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JK的博客

诚以待人,寻觅知音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转发:《习武修德悟道与心药方》(王锋朝 王凤阳)  

2010-07-24 23:35:53|  分类: 武林漫步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近从深圳书城中心购得一本《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阐释》的好书。作者王锋朝和王凤阳教授皆中国武术七段,为太极拳的教学与推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该书详细阐明了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功能作用和属性。我国在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中,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最为突出,几乎家喻户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在社会练习太极拳的群体中。我们知道周围的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习练过二十四式太极拳。但常年坚持锻炼的人并不多。其原因是认为“简化太极拳”太简单了!无非是一般的活动手脚而已,“软绵绵”的,在防身方面与其他拳种相比没有什麽实用价值!因此,有不少的太极拳爱好者仅停留在肢体动作上,没有去专研每个动作的真正含义。练了十几二十年的朋友,可能连“揽雀尾”、“白鹤亮翅”、“野马分鬃”等的技击含义也不一定讲得清楚,更不用说同一动作的不同用法了。该书则图文并茂的详细叙述了每一动作的技击含义!其实“简化”并非“简单”!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太极拳的兴趣。我们才能用“心”去练。除要求手型、步型、身法、腿法基本达到要求;连贯圆活,手眼身法步协调;意识集中,精神饱满、神态自然、虚实分明等外,还要有太极拳独特的攻防特点,不能演练成“太极操”或“太极舞”!其实,只要看演练者的“眼神”就知道他对太极拳的理解是否深刻了!

        此外,在书中(107页-111页)还有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。现推荐给大家,全文如下: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习武修德悟道与新药方》

 学习武术通过内外兼修,增强精神对内气、外形的驾驭控制能力,达到养生健体、技击防身目的。

人是自然的产物,人的生命活动和宇宙间万物的运动密切相关,遵守共同的基本规律。同时,人又是社会的人,必定受社会、受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约束。人的精神活动,练拳的向内求,无论是自然的、还是社会的约束,从练功角度看,属于涵养道德的范畴。涵养道德是武术修炼的条件、前提。

《灵枢●本神篇》:“必顺四时而适寒暑(讲的是遵循自然规律),和喜怒而安居处(讲的是遵从社会约束),节阴阳而调刚柔(既讲了涵养道德的内容,也讲了运用意识和练拳的原则)。”

广义的道德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。《道德经》:“道生之,德畜之……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”。道是指客观存在的基本物质。其存在,在时间上无始无终,在空间上无涯无际,遍布宇宙,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由此演化产生的。道既是维系宇宙万物平衡的要素,又是引起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。正如《易系辞》说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德是道的本性的体现。道德二字是祖先对宇宙间最基本物质及其性能的概括,是大自然最精细的原始物质及其固有的能力与规律。

道德存在于宇宙万物中,也存在于人的身体中,并与自然界中的大道相通,决定着人体的生长衰亡。人练拳的整个过程,都是在无所不在的“道”的背景上,在“德”的影响下进行的,与广义道德息息相关。练习武术就是通过运用意识、涵养道德,建立、强化人的神与无所不在的道直接的、自觉的联系,使你的练拳运动高度适合自然规律,形成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。

狭义的道德是指人生活在社会里,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。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是一种约束,当然包括练拳。道德偏重于精神方面,深入于人的内心世界。

习武中的涵养道德,包括广义和狭义两者,在日常各种行为中利他,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、脱离低级趣味的人,同时顺应自然之性,承受道之“生化”,符合武术运动客观规律。

人生活于社会中,要工作、学习、处理各种事务,专门练拳的时间是有限的。如何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练拳状态,精神宁静,意气中和,根本办法就是日常生活中事事、时时、处处自觉地注意涵养自身道德,调摄自己意识控制能力,这是武术锻练日常化、生活化(行走坐卧不离身)的基本方法。

习武之涵养道德是为了功夫的上进,武德多高,功有多高。练拳是否达到大成(高深境界),还是小成(一般境界),道德修养程度是关键因素。

在学练武术路漫漫之探索过程中,观察到一些拳师不仅注重拳理、拳法、拳术、拳功的修炼,而且非常注重道德修养。一位堪称良师的拳友,赠给我们一付“十味心药丹”秘方,说是公元700—790年石头希迁(无际大师,俗姓陈,端州高要人)所传,又说有人认为此方是祖先无名氏藉大师之名所组撰。他又根据一百多字的原方加以说明整理、改进,便于炼制服用。多年来,此方不仅对我们,又帮许多拳友预防或救治了“心病”,看着似乎与练拳没有直接关系,但拳学水平大有精进。有道是:“功夫在拳外”。联系学拳、修德、悟道,现将此方献于武道同好共享。

十味心药方:好肚肠一条,慈悲心一片,温柔半两,道理三分,信行一对,中直一块,孝顺十分,老实一个,阴骘全用,方便不拘。

主治与预防:心病

制法与用量:以上药物在公平称上称好,用慧刀切碎,放在无事家中,置于体谅埚(对人)或宽心埚(对已)内,用温和火候分炒,不要焦,不可燥,去火性三分,以热诚为度。再用平等钵研碎,三思为末,淡泊为引,用散事箩筛过,放在方便盘内,搅拌恰到好处,六婆罗蜜为丸,如菩提子,大度不限,平等即可,装在知足瓶内。每日三服,不拘时候,用自然水或和气汤送下。

禁忌:两头舌、言轻行浊、损人利己、暗中箭、腹中毒、笑里刀、草里井、无中生有、平地起风波,有此发物速须戒之。

说明:好肚肠乃好心肠,即与人为善,大度宽容,成人之美。慈悲心一片,是指一整片,不是一小片,不要因人而异。温柔与铁石心肠有别,但用半两已足,如用一斤,则不免出之过柔,情同“妇人之仁”了。我心为人处世,贵在以德服人,如一味责之以理,易流于意气,所以道理只用三分即可。信行就是信仰的实践,心口如一,知行合一。中直是指心不邪曲,物我两忘,宠辱不惊,则光明磊落。老实就是诚实不欺,掌握适当。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顺父母的人必蒙上苍赐福,所以孝顺要用十分。阴骘就是积阴德,也就是“为善不欲人知”,默默地耕耘,造福社会和人类,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,随时随地奉献最乐,与其诅咒黑暗,不如点亮蜡烛。方便不拘多少,但必须合法、合理、合情,始能与人方便、不求回报、还己方便,助人为乐、知足常乐、自得其乐。

这个药方,寓意虽深,但人人可用,男女老少咸宜,有病治病,无病预防。在调剂方面,应该用“宽心埚”及“平等钵”等,都是寓意,无非要人去燥去火,保持心平气和。“三思”就是“君子有三思,而不可不思也,少而不学长无能也;老而不教,死无思也;有而不施,穷无与也”。乃以学、教、施三者为一生行事张本。有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之积极意义。六婆罗蜜为佛家语,指的是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静虑、智能,与孔子“三思”之说意义相同。菩提也是佛家语,义为觉悟。菩提子是菩提树的种子,可做念珠,大小如莲子。

至于服用此药的禁忌,诸如暗箭伤人等,与原方相克相反,当然必须戒除,自然而然。

上述十味心药丹,看来洋洋大观,其炼制与服用均不可马虎。如能常服,必可清心顺气,心病痊愈,拳艺精进。身体健康,青春永驻。有道是“偏方治大病”,此传统纯正心药,绝无副作用。针对众生心性,通俗易懂,直指本心,对症下药,简单易行,疗效显著。在实践心药方时,奥妙在于灵感和彻悟,应懂得每一味药的药效都是相关的,有一加一大于二之疗效,要善于综合运用。虽仅十味,皆是明心见性、充满智慧。久服后悟得经验与心得。达到主治医师水平以上或具有辩证施治的能力,也可将此基础方加减几味,或因人、因时、因事增减剂量,“明规矩而守规矩,脱规矩而合规矩,”更能适合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失调之实际情况。身病皆由心病起,医病当从内心医起,救人当从内心救起。此乃古今中外人人皆可服用的妙方良药,不仅对外治表,而且向内治本,标本兼治。

习武修德悟道与心药方,一以贯之,精者自化。

愿持以共勉。

(作者: 王锋朝、王凤阳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96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